热搜: 乐发vll彩票平台合法玩法
中新网昆明12月4日电 (王自明)近日,经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,《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》《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》《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》《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》《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》五项亚洲象地方标准正式发布,于2024年2月23日起施行。
为保护好中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及各族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建立一套科学、可操作的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修复、收容救护、康复饲养、野化训练、食源地建设及“人象冲突”预警的技术标准十分必要。
图为生活在云南的亚洲象。云南省林草局供图
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、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、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单位的共同推进下,云南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五个标准编制小组,各编制小组在前期总结研究和保护工作基础上,开展了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修复、收容、康复、饲养、野化训练、食物来源及人象冲突预警技术标准研制,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、专家技术审查等环节不断修改完善标准,确保各项标准及时出台。
《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》规定了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的抚育疏伐、计划烧除、种植主食植物、人工硝塘建设、外来入侵植物清理、成效监测与评估等技术要求;《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》规定了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的场所和设施、康复饲养人员、收容、饲喂、医护、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;《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》给出了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的原则、技术路线、程序、档案管理等指导和建议;《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》规定了亚洲象食源地建设地点选择、食性植物选择、场地清理、苗木准备、种植、硝塘建设、监测、管理等技术要求;《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》规定了亚洲象预警工作的信息要素、监测方法、信息发布。
这五项标准的制定,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境内亚洲象保护技术体系,提升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能力,壮大亚洲象种群,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,促进人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亚洲象作为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和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列为濒危物种(EN)和附录Ⅰ物种。在国内,亚洲象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、普洱和临沧三个州(市),如今云南采取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后,亚洲象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,亚洲象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。(完)
中新网成都12月4日电 4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,近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、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四川省财政厅、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《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
《实施方案》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,稳定森林、湿地碳库等重要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,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,建立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、地方联动的固碳增汇机制,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,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,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。
同时,《实施方案》明确到2025年、2030年的碳汇能力建设目标要求,包括要建设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体系;构建绿色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;严格实施用途管制;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;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碳汇技术、标准、市场和政策体系等方面。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还提出了“森林覆盖率”“森林蓄积量”等量化指标。
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还围绕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,加强生态系统碳汇科技支撑,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碳汇法规制度等四个方面,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。
据悉,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,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。《实施方案》的出台,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工作的指导和依据。(完) 【编辑:罗攀】